先说说职业生涯规划咨询
最早的职业生涯规划咨询也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现在,生涯规划咨询俨然已形成了一个貌似很高端的行业。
小编粗略地看了一些职业生涯规划咨询中使用的各种技术手段和理论的术语,比如说:
MBTI性格评测、职业定位、职业前景、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WVI职业价值观测试、职业技能测评、职场情商测试、凯尔西气质测试、能力管理测试、DISC性格测评、职业锚测评、职业满意度测试、求职能力测试、职业压力测试、双因素理论、适应机制条件论等等。
相信以上技术手段和理论对于很多人来讲都是陌生的:
也许有的人认为那不靠谱;
也许有的人认为自己的层次还不至于通过咨询来决定自己的职业生涯;
也许有的人认为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主;
也许有的人看着不菲的咨询费用望而却步;
甚至有的人可能会认为那是骗钱的。
小编没有接触过生涯规划咨询,但会理性的、辩证的看待这些技术和理论,毕竟其中很多是世界公认的科学。
在具体咨询工作中,这些科学的技术和理论是什么人在使用,出于什么目的在使用,使用中是否会有偏差等等,小编就没有能力再往下分析了,毕竟小编是纯粹的门外汉,只能说是雾里看不到花。
从学业到就业
考大学选专业时你是怎么考虑的:
兴趣、爱好;
好就业、有前景;
以能录取为主。
当学业完成时,你是如何认为的:
所学课程大部分是感兴趣的;
所学课程大部分都不感兴趣。
你选择弱电行业的初衷是什么?
兴趣、爱好;
有前景或有钱景;
懵懵懂懂就入行了;
为了生存勉强选择。
当你踏上工作岗位之后的感觉,当然,这些感觉会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或岗位职位的变化而变化或不得不改变:
大部分具体工作与所学课程相关;
大部分具体工作与所学课程无关;
大部分具体工作与兴趣爱好相关;
大部分具体工作与兴趣爱好无关。
对职业生涯的粗浅理解
近些年世界变化太快,貌似会越来越快。
国家的发展策略、政策和经济局势在不段地变化,有一些新的行业和商业模式掘地而起,很多传统行业受到巨大的冲击,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具体经营也会随之而改变。
在世界变化越来越快的今天和今后,小编个人认为职业生涯规划会逐渐显现出其一定程度的局限性。
小编认为职业的可选择范围是一个比值,如下图:
关于个人因素
性格:岗位、职位不同,需要不同的性格秉性,如果想要变换岗位、职位进而提升待遇可能需要或多或少地改变性格;
兴趣爱好:如果自己的职业具体工作刚好和兴趣爱好相匹配并且薪资待遇也相对满意是最理想的状态,但是事情往往不如己愿,很多时候会因为要提升薪资待遇而不得不放弃原来的兴趣爱好,能培养成新的兴趣爱好还好,如果不能适应新的岗位、职位的变化,也是一件挺痛苦的事情,到最后可能所有的兴趣爱好都磨没了,只剩下工作,就连生活都失去了色彩;
综合能力素质:可以说是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可能还表现为适应不同岗位、职位的能力,综合能力素质与学习力密切相关。
关于生存/生活压力
如果生存/生活压力很小,则职业可选范围就很大,只要自己喜欢并且胜任,即使前途未卜、钱途渺茫也没有关系;
如果生存/生活压力较大,则职业可选范围就很小,需要在自己相对喜欢但待遇较低的工作和不喜欢甚至讨厌但薪资待遇较高的工作之间做选择。
举几个小栗子
做弱电的人里,很多人性格偏内向,从小就对电子设备钟爱有加,高中选了理科,大学选了理工科;
毕业后懵懵懂懂地闯进了弱电行业,觉得安装设备、调试、维修维护还挺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
有人想提升做项目经理,因为项目经理的工作重心是工程管理、沟通协调等方面的工作,不得不削弱对电子设备的钟爱,经意不经意间也或多或少地改变了偏内向的性格;
有人想做前期工程师去坐办公室,以为可以轻松一些,哪想到天天做方案、画图纸、算量造价、投标……,椅子都磨破了,想想还挺怀念在工地的日子;
有人想转岗去做业务,哪想到自己的性格以及做技术养成的禁锢的思维模式和几分冷傲的理工男情结根本应付不了做业务中的各种套路……太悲催了,不知被摧残了多少次终于转型成功了,时而对着镜子看着自己问“这还是我吗?”
有人想提升做领导,又不得不学习一些团队管理的知识,性格上也需要适当的改变,培养一些领导魅力.....
有很多人干着干着就干成了全才,有的人干着干着就看不到希望了,决然转身飘去……
做个总结
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在这里说了很多外行的、可能无理头的想法。
或许有些相对平凡的人没有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能会纠结自己相对平凡的原因是当初没有做一个很好的职业生涯规划。
又或许很多之前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人会觉得规划和现实之间的差距竟然如此之大,惊叹自己当时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如何“被规划”出来的。
在个人因素和生存/生活压力的比值中分子和分母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会随着时间、经历、积累以及企业的变化而变化,在不同的时点,选择职业所考虑的因素和比值是不同的。
不论在什么行业,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
不努力 无生涯
--- 告竣 ---